车至九江,未经停留,直奔庐山。途中由导游相告,上午游览一线景区。一线全都是近景,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,近得仿佛触手可及,尤其是雨中游庐山,别有一番情趣。
我们首先来到了庐山的第二大湖——如琴湖。如琴湖畔的松树在这雨水的滋润下显得青翠欲滴,这也很让我纳闷:为何郑州的松树颜色碧绿得发黑,而庐山的松树怎么新绿透着金光?莫非有着甘露雨水般的滋润,它就成长了?
带着这些疑问,我漫步在如琴湖畔,雨水不断地滴洒进如琴湖里,使这把“提琴”真地奏起了美妙的乐曲——“嘀嘀嘀”、“沙沙沙”、“哗哗哗”、“啦啦啦”;烟雾仍不肯散去,反而更重了,笼罩在一根弯曲的“弦”上,那把“提琴”有了这烟雾的弥漫,更显神秘。
顺着如琴湖畔的小径走去,便到了花径。这花径因一路芬芳无限而得名,可惜我们错过了最佳时机,不过欣赏一下庐山的绿,感受一下庐山的雾也很精彩。相传,白居易被贬到江州(今九江)任司马时,就曾漫步于此,可见花径也是有一段历史了。
一路上,我们又路过“白司马花径”石、花径亭、白居易雕像、白居易草堂、大林寺等景点,每走一步,你总能发现风光无限好。值得一提的是花径亭和大林寺。在这儿,虽已不是“人间四月”,“山寺桃花始盛开”,但“芳菲已尽”、“文墨未消”,在此,你既能瞻仰到白居易亲笔手写的“花径”二字,还能体验到古墨书香,白居易文采飞扬,仿佛就在你身旁。花径的终点是一个石质的牌坊,上有白居易亲手题的对联,上联“花开山寺”,下联“永留诗人”,横批“花径”,这一则对联恰到好处,准确地记录了这文苑佳话。
离了花径,别了白居易,我们又来到了锦绣谷,这锦绣谷跟花径在年头上可没法比,毕竟上世纪80年代新开辟的景点,但其美景一点儿也不亚于花径。顾名思义,锦绣谷的得名源于在春天时,漫山遍野的庐山芙蓉、牯岭玉兰、多叶诗人草、庐山瑞香、杜鹃竞相开放,好不热闹,但我们来的依然不是时机,只是欣赏到了庐山云雾,也算给了我们点儿安慰吧。雨依然在下,锦绣谷的山路很滑,一不小心就容易坠崖,台阶上还有积水,风把雨伞都快刮翻了,我们还是边欣赏着姿态万千、变化多端的云雾,边小心翼翼地走路。
一路上,风光依旧无限:有朱元璋曾避难的庐山第一险——天桥;有蒋介石谈判的“谈判亭”;有硕大的锦绣洞……可我们只是看了看,仍旧马不停蹄地向前赶去,锦绣谷弯弯曲曲的小路,真让人“山重水复疑无路”,走近一看却又发现“柳暗花明又一村”,不知绕过了多少个弯,总算是看见了一座高插青冥的险峰,我想:这应该就是终点了吧。可是,就当我们兴致勃勃地登上险峰时,一块大石头挡住了我们的去路,原来这块石头名叫“好运石”,一摸好运,二摸财运,三摸桃花运,四摸五摸会怀孕,我下意识地摸了三下,便嚷着让朋友们照相,谁知那时天公不作美,突然“北风卷地白草折”,惊得我们赶紧合伞,继续攀登险峰。总算是登上了险峰。尽管险峰不算高,但的确够险的。站在险峰上,你虽不能体会到“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”的感觉,但你却可以尽情吮吸山顶上的新鲜空气,远眺远处缓缓流下或一倾而下的庐山瀑布;观赏近处千姿百态、任你想象的巨石;更可感受庐山雨中云雾的魅力,轻飘飘的,仿佛置身于如梦似的蓬莱仙境中一般……难怪毛主席在他的《七律•登庐山》中写到:“暮色苍茫看劲松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天生一个仙人洞,无限风光在险峰”!
在险峰逗留了一会儿,我们便又辗转来到仙人洞、御碑亭等景点,值得一提的是仙人洞,它与险峰齐名,相传是道教吕洞宾修炼成仙的地方,正如刘禹锡所说“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”,看来庐山之名,仙人洞首当一绝啊!
当我们从硕大的锦绣谷中走出来时,浑身上下都是被雨水打湿的痕迹。坐在车里回味刚才所走过的路程,雨中游庐山,岂不也有一番情趣?